永續發展與設計實踐-服務學習(二)
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Practice-Service Learning II

潘美玲、許倍銜

課號|3053
學分|3.00
時數|3.00
類別|C類
選別|選修

本課程具備「跨領域」、「做中學」、「進入場域」三項特點。以特定之合作社區做為應用場域,分析地方問題、條件與機會,企圖提出結合創意設計與科技的小規模環境改造方案。課程結合環境設計的基礎知識、相關理論、以及實作技術;以培養具備透過科技與創意進行環境設計與改造之能力的人才,做為本課程的核心精神與終極目標。

本課程以地區性公共場所做為服務場域,以輕型之空間結構做為服務的實作目標,整合空間設計、基本材料與工法、簡易互動科技與建築服務,建立學生發掘在地生活及文化議題,並透過創新與創造力解決場域中存在之問題。藉由場域實習、及與傳統工匠的學習,提供學生跨出教室、與社區居民接觸的機會,並從實際環境觀察與義築實作中培養建築知識及服務學習精神。

課程分為四部分: 「服務學習與服務設計」、「傳統工法與輕構築設計」、「互動科技與構築實作」、「實作整合與社會實踐」。

第一部分「服務學習與服務設計」的目標在建立正確的態度與價值系統。以「社區營造」和「社會設計」做為切入的方式,建構青年與社會創新之間的連結,其後進入到「服務設計」(Service Design)的範疇,提供學生更具體的方法,跨越單獨的領域疆界,朝向具備跨領域的思維的整合性「服務系統」提出。

第二部分「傳統工藝與輕構築設計」進入環境與構築的領域、並與傳統工藝師合作,從理解傳統的工藝技法出發,進而納入新式構築的基礎知識,並開始小型且具延伸潛力的實作練習。根據前一階段的學習與實際的場域調查,此階段開始提出構築設計方案。

第三部分「互動科技與構築提案」教授簡易的互動科技,練習互動設計實作,並進而與輕構築結合,發展能適應在地的、生活化的輕型互動空間架構,並從專業工匠及在地使用者交流中,獲得設計修正回饋。

第四部分「實作整合與社會實踐」引導學生將吸取的知識、設計回饋與練習轉化為場域中的動手實作,實際完成建築構築的作品,其後提供給合作之社區使用,成為永久性之環境改造。

本課程由交大服務學習中心和建築研究所共同主持,課程具備高度「服務」與「大學社會責任」的精神,且以設計與構築實作為核心手段。本課程與「交大國際志工」結合,服務場域設定為東南亞國家之偏鄉部落(過去幾年在柬埔寨),因此志工精神以及「異文化」議題,是課程中的基本元素。因疫情關係,若無法達成國際服務,則會改以國內偏鄉部落做為服務之場域。